机管局与主要航空相关业务伙伴共同作出承诺,于2050年年底前达至净零碳排放,同时也订下中期目标,以2018年水平为基准,到2035年减少实际排放量55%。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许多国家正面对更频繁及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基于香港国际机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加上机场运作对香港及邻近地区举足轻重,机场管理局认为有必要就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机场运作及其未来发展进行评估及规划,并为此作好准备。
为响应《巴黎协定》目标,机管局将于未来30年大幅减低碳排放,并与业务伙伴协调合作,减少直接及间接碳排放量,务求建设香港国际机场成为具气候应变能力的低碳机场。
机管局于2020年展开《气候变化应变能力研究》,以检讨及加强机场在气候变化方面的营运应变能力及适应力。该研究以情景分析为基础,按照机场主要资产及运作相关的实际气候风险优次作评估并进行转型风险分析,以评估转型至低碳经济的潜在影响,从而制定《气候适应及应变计划》。
机管局应对气候变化及管理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详细资料已载列于可持续发展报告內的《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的声明》中。
由于超过50%的碳排放来自共同签署香港国际机场2050年净零碳排放承诺的机场业务伙伴,机管局与机场同业紧密合作,推行减碳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致力实现减碳目标。香港国际机场减碳计划为机场同业提供平台,以计量、减少及报告碳排放量,并分享最佳实践方法。自2010年起,机管局与机场业务伙伴为减少整个机场的碳排放共同作出两项承诺。
有关香港国际机场的碳排放详情,请参阅机管局《2021/22可持续发展报告》。
长远减碳目标
2020年4月,机管局展开研究以制定涵盖整个机场的长远减碳新目标。在2021/22年度第一季,研究因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会员的1.5度情境、香港特区政府 2050 年达至碳中和的目标,以及国际机场协会2050年达至净零碳排放的长远目标,总结出建议目标。新的实际量减排目标是:
业务伙伴参与
为实现建议的中期目标,机管局制定了碳管理行动计划及「业务伙伴减碳支援计划」,包括以下主要范畴:
此外,机管局开发了一个网上报告平台—碳审计系统,以计算及监察整个机场的碳排放量。参与计划的业务伙伴可以免费使用这个系统,透过一个统一的平台计算及分析减碳表现。
机管局研发了冷气预调系统及电池储能系统,藉此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的能源效益。
冷气预调系统每小时自动收集天气数据,包括来自香港天文台的气温、湿度、云量、风向、风速及日照强度等数据,结合机场的航班数据、旅客人流及附近海水温度数据,并采用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预测未来24小时一号客运大楼的所需制冷量。系统会根据预测所得数据,预先调节及输出最合适的所需冷气量,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首个采用制冷需求预测模型的机场,结合机场于2021年更换的两台5 000冷吨新制冷机,预计每年可减省约510万度电,相当于近1 200个中电住宅用户一年的用电量。同一系统将会应用于其他旅客设施,包括三跑道系统的全新T2客运廊,进一步优化能源效益。
为应付机场持续发展及对备用电源的需求,机管局亦研发了电池储能系统。这个系统是全港最大规模的电池储能系统,由超过400个锂电池组成,容量相等于逾55 000部10 000mAh的流动充电器。电池储能系统运作无须燃料,较其他现有的备用发电机更环保,并能够储存例行备用发电机负载测试中释放的电力,留待在发生紧急事故等情况时使用。
国际机场协会欧洲分会于2009年6月首次推出「机场碳排放认可计划」,成为唯一获机构认可的机场碳管理认证标准。这项计划独立评估各机场的工作,并设有六个渐进的认证级别,分别是「计算」(Mapping)、「减少」(Reduction)、「优化」(Optimisation)、「碳中和」(Neutrality)、「转变」(Transformation)及「过渡」(Transition)。
我们的减碳计划让香港国际机场在2013年成为亚太区首个获得「机场碳排放认可计划」第三级别「优化」认证的机场,并于2016及2019年成功再获三年期认证。
香港国际机场在2023年获得「机场碳排放认可计划」第四级别「转变」认证。 该认证确认香港国际机场2050年净零碳排放承诺与全球气候目标保持一致,致力减少实际排放量。机管局除了披露更多范围三排放外,还制定了全面的碳管理计划,载述机管局的减碳路线图。另外,持份者联系计划展示机管局与机场业务伙伴及第三方的持续合作以推动整个机场减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