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管局與主要航空相關業務夥伴共同作出承諾,於2050年年底前達至淨零碳排放,同時亦訂下中期目標,以2018年水平為基準,到2035年減少實際排放量55%。
在氣候變化影響下,許多國家正面對更頻繁及嚴重的極端天氣事件。基於香港國際機場所在的地理位置,加上機場運作對香港及鄰近地區舉足輕重,香港機場管理局認為有必要就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機場運作及其未來發展進行評估及規劃,並為此作好準備。
為響應《巴黎協定》目標,機管局將於未來30年大幅減低碳排放,並與業務夥伴合作,減少直接及間接碳排放量,務求建設香港國際機場成為一個具氣候應變能力的低碳機場,以實踐其2050年淨零碳排放承諾及中期目標。
我們致力審視我們應對氣候變化影響時的適應能力,並透過多方合作致使機場能應對未來挑戰。繼在2020/21年完成全面的《氣候變化應變能力研究》,機管局一直以來均設有整體的氣候變化應變及適應力計劃及各部門的氣候行動計劃,以確保在營運及發展中能持續建立適應能力。
上述的研究指出,香港國際機場已作充份準備,且具備適應能力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繼近期發生重大氣候事件,如2023年9月經歷「500年一遇」的黑色暴雨及超強颱風蘇拉後,機場仍能迅速恢復運作,進一步證明這研究結果。
機管局將繼續完善策略,更深入地了解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我們已於2024年引入氣候事件檢討機制,紀錄因天氣相關事件帶來的破壞及其影響機場運作的詳情。
機管局應對氣候變化及管理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詳細資料已載列於《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的聲明》中。
由於接近50%的碳排放來自共同簽署香港國際機場2050年淨零碳排放承諾的機場業務夥伴,機管局與機場同業緊密合作,推行減碳措施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致力實現減碳目標。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計劃為機場同業提供平台,以計量、減少及報告碳排放量,並分享最佳實踐方法。
自2010年起,機管局與機場業務夥伴為減少整個機場的碳排放共同作出兩項短期碳強度承諾。
有關香港國際機場的碳排放詳情,請參閱機管局《2023/24可持續發展報告》。於第二次承諾期間,機管局已為第三次承諾作準備,並獲得一項策略性研究支持。
邁向長遠實際減碳目標
2020年4月,機管局展開一項長達18個月的詳細研究以制定涵蓋整個機場的長遠實際減碳新目標。在2021/22年度,研究因應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會員的1.5度情境、香港特區政府 2050 年達至碳中和的目標,以及國際機場協會2050年達至淨零碳排放的長遠目標,總結出建議目標。建基於過往的承諾,機管局於其直接控制範圍以外開展工作,以及與機場業界進行充分協商後,於 2021 年 11 月再次推行涵蓋整個機場的承諾:
此承諾目前獲得29間主要航空相關業務夥伴支持,涵蓋航空公司(飛機排放除外)、飛機維修、航空燃油供應商、貨運處理、航膳、地勤設備維修、政府部門、停機坪飛機服務、車輛燃油等不同主要界別的排放。
業務夥伴參與
為實現建議的中期目標,機管局制訂碳管理行動計劃、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路線圖及「業務夥伴減碳支援計劃」,包括以下主要範疇:
此外,機管局於2024年更新其碳審計系統,該系統為網上報告平台,並具有加強分析功能,以管理機管局和業務夥伴的碳排放量。參與計劃的業務夥伴可以免費使用這個系統,透過一個統一的平台計算及分析減碳表現。
除了涵蓋整個機場的方式外,機管局制定了碳管理策略,集中於四大範疇:能源效益、潔淨交通、可再生能源及環保建築。
能源管理和能源效益
能源耗用(特別是電力)是機管局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
同時,機管局推出「Less Energy Go Green」計劃以提升其辦公場所的能源效益。此節能計劃正在機場行政大樓和機場行政大樓二座上實施。計劃包括優化照明和空調運行時間,使其與實際使用需求一致。此外,計劃還減少非繁忙時間的電梯運行數量,既節省能源同時降低營運成本,亦能為使用者提供高效服務。
機管局持續以低碳及節能技術為設施升級。我們利用先進的建築物分析技術,識別在客運大樓內可推行的新節能措施,包括我們在一號客運大樓採用的創新技術「SHADOW」:
鑑於一號客運大樓附近沒有其他建築物作為屏障,大樓的玻璃外層在白天會吸收大量太陽能,從而為客運大樓帶來製冷上的挑戰。為解決上述問題,客運大樓內的空氣處理器採用了太陽能輻射感應風量自動調節(SHADOW)系統。 此預測和控制系統能收集來自香港天文台的即時天氣資料並加以分析,顯示在其太陽能預測面板上。再通過以往天氣數據和機械化建築管理系統的即時運作數據,可準確預測一號客運大樓所需的製冷量。
該系統為面向西側的空氣處理器提供溫度設定建議,從而能夠靈活、且有效率地回應天氣變化。 此主動調控方式能減少過度製冷,降低能源浪費,並能全天候優化整個客運大樓的風量和溫度。
太陽能發電有潛力令香港國際機場減少依賴尚未轉型為「潔淨能源」的電網電力。
根據涵蓋整個機場的研究及隨後於2023/24年度制訂的太陽能推行路線圖,機管局已開始詳細設計和規劃,在機管局的五棟現有建築物安裝太陽能板,亦有六個位於新建築物的項目正在籌備中。與此同時,機管局亦將繼續透過與業務夥伴分享重要研究成果,鼓勵機場同業採用實地太陽能,以推動太陽能路線圖。我們已挑選一些業務夥伴進行詳細的太陽能評估,研究採用太陽能的可能性。
國際機場協會歐洲分會於2009年6月首次推出「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成為唯一獲機構認可的機場碳管理認證標準。這項計劃獨立評估各機場的工作,並設有六個漸進的認證級別,分別是「計算」(Mapping)、「減少」(Reduction)、「優化」(Optimisation)、「碳中和」(Neutrality)、「轉變」(Transformation)及「過渡」(Transition)。
我們的減碳計劃讓香港國際機場在2013年成為亞太區首個獲得「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第三級別「優化」認證的機場,並於2016及2019年成功再獲三年期認證。
香港國際機場在2023年獲得「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第四級別「轉變」認證。 該認證確認香港國際機場2050年淨零碳排放承諾與全球氣候目標保持一致,致力減少實際排放量。機管局除了披露更多範圍三排放外,還制定了全面的碳管理計劃,載述機管局的減碳路線圖。另外,持份者聯繫計劃展示機管局與機場業務夥伴及第三方的持續合作以推動整個機場減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