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

機管局與主要航空相關業務夥伴共同作出承諾,於2050年年底前達至淨零碳排放,同時亦訂下中期目標,以2018年水平為基準,到2035年減少實際排放量55%。

在氣候變化影響下,許多國家正面對更頻繁及嚴重的極端天氣事件。基於香港國際機場所在的地理位置,加上機場運作對香港及鄰近地區舉足輕重,機場管理局認為有必要就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機場運作及其未來發展進行評估及規劃,並為此作好準備。

為響應《巴黎協定》目標,機管局將於未來30年大幅減低碳排放,並與業務夥伴協調合作,減少直接及間接碳排放量,務求建設香港國際機場成為具氣候應變能力的低碳機場。

我們的發展歷程

具氣候應變能力的機場

具氣候應變能力的機場

機管局於2020年展開《氣候變化應變能力研究》,以檢討及加強機場在氣候變化方面的營運應變能力及適應力。該研究以情景分析為基礎,按照機場主要資產及運作相關的實際氣候風險優次作評估並進行轉型風險分析,以評估轉型至低碳經濟的潛在影響,從而制定《氣候適應及應變計劃》。

機管局應對氣候變化及管理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詳細資料已載列於可持續發展報告內的《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的聲明》中。

低碳機場

低碳機場

由於超過50%的碳排放來自共同簽署香港國際機場2050年淨零碳排放承諾的機場業務夥伴,機管局與機場同業緊密合作,推行減碳措施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致力實現減碳目標。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計劃為機場同業提供平台,以計量、減少及報告碳排放量,並分享最佳實踐方法。自2010年起,機管局與機場業務夥伴為減少整個機場的碳排放共同作出兩項承諾。

  • 在2010年,機管局與40家業務夥伴共同承諾於2015年年底前將整個機場的碳強度從2008年的基準水平降低25%。
  • 在2016年,機管局與53家業務夥伴作出第二項機場減碳承諾,於2020年年底前將整個機場的碳強度進一步從2015年的水平再減少10%。

有關香港國際機場的碳排放詳情,請參閱機管局2021/22可持續發展報告

長遠減碳目標

2020年4月,機管局展開研究以制定涵蓋整個機場的長遠減碳新目標。2021/22年度第一季,研究因應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會員的1.5度情境、香港特區政府 2050 年達至碳中和的目標,以及國際機場協會2050年達至淨零碳排放的長遠目標,總結出建議目標。新的實際量減排目標是:

  • 機管局與主要航空相關業務夥伴共同作出承諾,於2050年年底前達至淨零碳排放,同時亦訂下中期目標,以2018年水平為基準,到2035年減少實際排放量55%。

業務夥伴參與

為實現建議的中期目標,機管局制定了碳管理行動計劃及「業務夥伴減碳支援計劃」,包括以下主要範疇:

  • 財政 — 設立專項綠色創新和技術基金,協助試行新技術及加速減碳;
  • 管治 — 成立由機場主要持份者組成的架構,加強夥伴關係及加速決策;
  • 技術和創新 — 以涵蓋整個機場的模式協調和簡化識別、評估及試行新技術;及
  • 能力提升 — 推出為機場量身定制的能力提升計劃,讓機場同業具備必要技術及提高意識,從以達至減碳目標。

此外,機管局開發了一個網上報告平台—碳審計系統,以計算及監察整個機場的碳排放量。參與計劃的業務夥伴可以免費使用這個系統,透過一個統一的平台計算及分析減碳表現。

機管局的碳管理策略

機管局的碳管理策略

除了涵蓋整個機場的方式外,機管局制定了碳管理策略,集中於三大範疇:能源效益、潔淨交通環保建築

能源管理和能源效益

能源耗用(特別是電力)是機管局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佔排放量超過90%。機管局在所有客運大樓設立獲ISO 50001認證的能源管理系統。機管局亦利用最新技術來提升能源表現,從而減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一號客運大樓、T1中場客運廊及T1衛星客運廊已完成安裝雲端式建築物分析系統,這個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探測及分析可能出現的設備故障或運作異常情況,實時監測各項設備的參數及客運大樓的狀況。系統的人工智能引擎可偵測及確定運作故障的根本原因,並為提高能源效益提出建議。

創新能源管理方案

創新能源管理方案

機管局研發了冷氣預調系統及電池儲能系統,藉此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能源效益。

冷氣預調系統每小時自動收集天氣數據,包括來自香港天文台的氣溫、濕度、雲量、風向、風速及日照強度等數據,結合機場的航班數據、旅客人流及附近海水溫度數據,並採用大數據及機器學習技術,預測未來24小時一號客運大樓的所需製冷量。系統會根據預測所得數據,預先調節及輸出最合適的所需冷氣量,以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首個採用製冷需求預測模型的機場,結合機場於2021年更換的兩台5 000冷噸新製冷機,預計每年可減省約510萬度電,相當於近1 200個中電住宅用戶一年的用電量。同一系統將會應用於其他旅客設施,包括三跑道系統的全新T2客運廊,進一步優化能源效益。

為應付機場持續發展及對備用電源的需求,機管局亦研發了電池儲能系統。這個系統是全港最大規模的電池儲能系統,由超過400個鋰電池組成,容量相等於逾55 000部10 000mAh的流動充電器。電池儲能系統運作無須燃料,較其他現有的備用發電機更環保,並能夠儲存例行備用發電機負載測試中釋放的電力,留待在發生緊急事故等情況時使用。

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

國際機場協會歐洲分會於2009年6月首次推出「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成為唯一獲機構認可的機場碳管理認證標準。這項計劃獨立評估各機場的工作,並設有六個漸進的認證級別,分別是「計算」(Mapping)、「減少」(Reduction)、「優化」(Optimisation)、「碳中和」(Neutrality)、「轉變」(Transformation)及「過渡」(Transition)。

我們的減碳計劃讓香港國際機場在2013年成為亞太區首個獲得「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第三級別「優化」認證的機場,並於2016及2019年成功再獲三年期認證。

香港國際機場在2023年獲得「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第四級別「轉變」認證。 該認證確認香港國際機場2050年淨零碳排放承諾與全球氣候目標保持一致,致力減少實際排放量。機管局除了披露更多範圍三排放外,還制定了全面的碳管理計劃,載述機管局的減碳路線圖。另外,持份者聯繫計劃展示機管局與機場業務夥伴及第三方的持續合作以推動整個機場減低碳排放。

資料速覽

2008年

於2008年推行「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計劃」

30/70

機管局佔香港國際機場地面運營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到 30%,而超過 70% 來自範圍三排放源,包括機場業務夥伴

首個

於2019年,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首個簽署以支持EV100及EP100兩項全球環保承諾的機場

獎項與認可

國際機場協會 — 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第四級別「轉變」認證
國際機場協會 — 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第四級別「轉變」認證
中電創新節能企業大獎2022 — 可持續願景大獎(企業 / 政府部門)
中電創新節能企業大獎2022 — 可持續願景大獎(企業 / 政府部門)
國際機場協會亞太區分會2022 年環保機場嘉許計劃 — 「年旅客量超過 5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 — 白金獎
國際機場協會亞太區分會2022 年環保機場嘉許計劃 — 「年旅客量超過 5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 — 白金獎
香港品質保證局 — 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大奬 2022「氣候披露規劃先鋒機構」
香港品質保證局 — 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大奬 2022「氣候披露規劃先鋒機構」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大獎》2022 — ESG項目創新大獎及創新氣候科技大獎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大獎》2022 — ESG項目創新大獎及創新氣候科技大獎
中電創新節能企業大獎2020 — 高峰用電管理卓越大獎 (企業/政府部門)
中電創新節能企業大獎2020 — 高峰用電管理卓越大獎 (企業/政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