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晚上七时更新
(香港,二零零六年五月九日)- 香港国际机场今明两天(五月九日至十日)在亚洲国际博览馆举办第16届国际机场协会太平洋区年会与展览,共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逾250名行政总裁及机场高级行政人员出席。国际机场协会是代表全球机场的非牟利国际组织,主要目的是争取机场的利益,并提升机场管理及运作的专业水平。
国际机场协会会议由香港国际机场及国际机场协会合办。机场高级行政人员将在会上互相交流,分享在管理机场业务方面的知识及经验。收集所得的意见将有助机场发展,从而为机场所属地区及国家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全球机场业务在二零零五年表现出色,总客运量刷新了纪录,达到42亿人次,比二零零四年上升6%。国际机场协会最新的预测显示,全球航空旅客人数会在15年内增加一倍,即每年增加4%,至二零二零年将达到74亿人次。同期的货运量及飞机起降量则预期分别增长5%及4%。
亚太及中东地区在航空货运量、客运量及飞机起降量方面都会录得最大升幅。在客运量方面的表现将尤为理想,预料两个地区的升幅分别是6%及9%,远高於全球平均的4%。
国际机场协会太平洋区理事长兼香港机场管理局行政总裁彭定中博士评论这两个地区迅速增长的情况,他说:「虽然这两个地区的机场数目只占全球的25%,但人口却占全球的60%。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经济会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航空交通需求。」
为应付航空交通需求的强劲增长,多个地区已计画兴建新机场,很多现有机场也展开连串拓展及扩建计画。二零零五年,世界各地现有机场的资本开支突破历年纪录,达到360亿美元。
然而,国际机场协会指出,机场的吞吐量因规管、政治、环境及地理因素所限而受到掣肘。若未能迅速有效处理这个问题,机场的吞吐能力将不能应付需求。至二零二零年,未能处理的客运量将达到约10亿人次,即预计客运量的13.5%。
国际机场协会总干事Robert J Aaronson说:「我们必须注视亚太区航空交通需求正大幅飙升,各国政府必须尽快批准提升机场的吞吐能力。新增吞吐能力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及环保原则。其中一个可行方法是开放市场,即新增国际航线。短期来说,开放市场後可开办直航班机前往二线城市,以舒缓主要枢纽机场的挤迫情况,从而更有效善用机场的吞吐能力。」
(在今日下午五时举行的太平洋区与亚洲区联合会员大会之後新增)
在今天举行的第16届国际机场协会太平洋区年会上,Macquarie Bank执行总监兼Macquarie Airports主席Max Moore-Wilton,获选为新成立的亚太区理事长,任期两年。会上同时宣布将亚洲区及太平洋区合并。
Moore-Wilton说:「将亚洲区及太平洋区合并,显示两区的交通增长强劲,两区机场因而须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合并後的亚太区提供更佳更快捷的服务。」
在国际机场协会逾1 640个会员机场中,新成立的亚太区占了478个机场。二零零五年,所有会员机场的总客运量为9.8亿人次,总货运量为2 800万公吨,总飞机起降量为900万架次。这些机场位於中东、印巴次大陆、前独联体地区、亚洲东北及东南部、大洋洲、太平洋岛国、温哥华、三藩市及夏威夷。亚太区的办事处将设於香港,香港位於亚太区的中心点,在交通连系及通讯上都最为方便。
Moore-Wilton又说:「两区合并後,区内的会员机场可更方便地共用资源及新科技,并分享管理经验。合并後所带来的额外优势,亦有助区内业界扩展业务,进一步巩固机场担任主要经济动力的角色。我衷心祝贺行将卸任的国际机场协会太平洋区理事长彭定中博士,他具有远见卓识,领导有方,在过去两年为国际机场协会作出了宝贵贡献。」
国际机场协会总部设於瑞士日内瓦,重组後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非洲区、亚太区、欧洲区、南美/加勒比区及北美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