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心

机管局投放幼鱼及敷设人工鱼礁 提升香港西部水域生态价值

2025年7月27日


机管局在机场中跑道及南跑道敷设了人工鱼礁的位置,投放6万条幼鱼,是机管局幼鱼投放活动中数量最多的一次。
投放的幼鱼须先从渔船放进鱼笼,由潜水员将鱼笼拖往人工鱼礁范围,然后再将幼鱼放出来。
机管局就投放幼鱼的品种咨询过渔民团体的意见,四个品种为原本已栖息于香港西部水域,包括青斑。
机管局于人工鱼礁范围投放幼鱼,于投放当日已有幼鱼于人工鱼礁进出。
机管局为机场以西水域敷设了600个人工鱼礁,为这一带海洋生物设置了规模庞大的栖息地。
敷设人工鱼礁及投放幼鱼的位置位于禁止商业捕鱼及限制船只进入的「香港国际机场进口航道区」内。
机管局于2023年在敷设了人工鱼礁的位置,投放幼鱼,记录到部份投放的幼鱼体积有增长。
2023年投放幼鱼后,监察期内合共17种鱼类在人工鱼礁上栖息,包括黑鱲和黄脚鱲。
2023年投放幼鱼后,监察期内合共17种鱼类在人工鱼礁上栖息,包括金鼓。

香港机场管理局一直积极实行「改善海洋生态及渔业提升策略」,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于海床敷设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设置「家园」,再于人工鱼礁范围投放幼鱼,让牠们在这里居住及繁衍,从而提升机场附近水域以至北大屿山水域的海洋生态价值。

机场以西进行大型人工鱼礁敷设

2025年年初,机管局进行了大型的人工鱼礁敷设项目,在机场中跑道以西水域的海床敷设500个人工鱼礁。这些用混凝土造成的人工鱼礁,表面粗糙,有大小不一的坑洞,模拟天然珊瑚礁的结构,方便大小不同的鱼类进出。人工鱼礁的酸碱值亦调节至与海水酸碱值相若,令海洋生物更快、更容易依附在鱼礁上生长和寄居,有利提升水域的海洋生态。

机管局早于2021年,已经推行「敷设人工鱼礁先导计划」,当时在机场南跑道以西水域敷设的100座人工鱼礁,机管局一共为机场以西水域,敷设了600个人工鱼礁,为这一带海洋生物设置了规模庞大的栖息地。

于人工鱼礁水域投放幼鱼六万条

2025年的6月6日「全国放鱼日」,机管局在机场中跑道及南跑道敷设了人工鱼礁的位置,投放6万条幼鱼,是机管局幼鱼投放活动中数量最多的一次。

机管局就投放幼鱼的品种咨询过渔民团体的意见,4个品种为原本已栖息于香港西部水域,但数量开始下降,分别是青斑、黄脚鱲、黑鱲,及中华白海豚喜欢猎食的白花鱼,希望能增加具生态重要性和对渔获有帮助的鱼类。

此外,投放的幼鱼中有1万条是由本地养殖、来自机管局「渔业提升基金」资助项目的包公,是香港首次大规模增殖放流本地养殖的幼鱼。而当日机管局亦在大屿山西北的沙螺湾及深屈湾,合共投放约100万只虾苗。

机管局首席可持续发展主管李仲腾︰「机管局期望透过敷设人工鱼礁以及投放幼鱼虾苗,双管齐下,能够提升北大屿山,以至整个西部水域的生态价值,对海洋生态及本地渔业带来积极及正面的作用。」

为了增加投放幼鱼的存活率,研究团队首先把这些从内地运来的幼鱼安排在本地鱼排暂养,帮助牠们适应香港水域的环境。此外,投放幼鱼的位置位于禁止商业捕鱼及限制船只进入的「香港国际机场进口航道区」内,令幼鱼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繁衍。

先导计划证提升生态效果显著

机管局于2023年,亦曾经在南跑道以西,敷设了人工鱼礁的位置,投放约2万条幼鱼。专家团队进行了6个月监察,包括声学监测、水下远程摄录及水底观察调查等。研究团队于监察期内都记录到部份投放的幼鱼体积有增长,亦找到合共17种鱼类在人工鱼礁上栖息,包括细鳞、金鼓、火点、芝麻斑、黄斑及小丑鱼。

监察结果证明了敷设人工鱼礁加上投放幼鱼,明显有助提升机场西面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为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亦成为机管局于2025年扩大敷设人工鱼礁和投放鱼苗规模的基础。

机管局首席可持续发展主管李仲腾︰「机管局于2019年起,投放幼鱼数量已经接近9万条,敷设人工鱼礁达到600个。机管局会进行为期12个月的监察,了解鱼类及海洋生物在人工鱼礁栖息的情况,并计划于未来数年再进行两次幼鱼投放,进一步提升香港西部水域的海洋生态。」

请到以下连结下载短片:

https://corpvideo.hkairport.com/downloadmedia/index/download/flavorid/1_a7kehh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