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日)— 機場管理局今天公布,截至2008年3月31日止的財政年度,權益股東應佔溢利較上年度增加18%,達22.73億港元。機場管理局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宣派的末期股息為20億元,上升25%;股權收益則由5.6%上升至6.5%。
淨溢利持續增長,主要因收益增加,成本控制得宜,以及資源增值。由於收益增幅高於營運費用,因此營業毛利率由上年度的60%微升至62%。
航空交通量持續增長,加上零售收入上升,帶動年內收益增加11%至85.77億元。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及貨運量年內分別上升8%及6%,共有4 890萬人次及380萬公噸。航空交通量則增加6%至30萬架次。
機場收費及保安費收益較上年度增加8%,共38.55億元。來自機場禁區輔助服務專營權的收入,主要包括貨運、航機膳食、航空燃油及飛機維修等輔助服務的收入,共增加11%至14.04億元。此外,旅客消費增長及廣告收入來源增加,亦帶動零售特許經營權收益上升15%,達至23.89億元。
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許漢忠表示:「油價持續高企,加上通脹壓力不斷增加,令短期的業務展望保持審慎。此外,七月開始實施的兩岸周末直航包機亦為業界帶來新挑戰。然而,環球貿易不斷擴張,內地及香港經濟持續增長,加上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提高香港國際機場的跑道容量,預定到2015年會增加至每小時68架次,因此機場的中長期前景仍然理想。」
為了鞏固香港領先的國際及地區航空樞紐地位,機場管理局稍後將展開《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研究,以訂定機場未來20年的發展規劃。許漢忠說:「《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將探討機場的基建規劃,包括研究交通接駁、客運大樓及停機坪設施、以及新跑道等應如何配合香港及地區經濟發展需要。至於第三條跑道的環境及工程可行性研究,亦會在今年內展開。」
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正進行連串設施及系統提升工程,務求在越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維持機場卓越的營運效率、服務水平和收益增長。
二號客運大樓於去年落成後,機場現正提升一號客運大樓及飛行區的設施,工程總值共45億元,其中北衛星客運廊將於2009年年底啟用,為窄體飛機提供十個附設登機橋的停機位;機場的行李處理系統、安檢及出入境檢查設施亦正進行擴展工程,以提升處理能力及效率;2009年年底,永久的海天客運碼頭將投入服務,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機場與珠三角地區的跨境渡輪服務。
交通量持續上升,以及新設施相繼落成,不但令資本投資的需求不斷增加,折舊支出亦隨之上升。然而,透過嚴格的成本控制,2007/08年度計算折舊及攤銷前營運費用僅增加7%,但計算折舊及攤銷前營運溢利卻錄得14%增長。
機場管理局財務及投資執行總監黎永昌說:「香港國際機場的年客運量將突破5 000萬人次,機場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時刻。我們致力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建設更具規模及更好的機場,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價值。隨着新設施全面運作,達至最高使用率,我們有信心香港國際機場的盈利將持續增長。」
香港國際機場不但是首選的國際航空樞紐,亦是中國內地的主要門戶之一,而且是香港經濟的支柱。因此,機場管理局正加強與內地航空業合作,全力支持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尤其是與珠三角的融合發展。
在2007/08年度,機場管理局的內地項目繼續穩建增長。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受惠於當地蓬勃的經濟發展,2007年全年的客運量及貨運量達至1 170萬人次及196 000公噸,比2006年分別上升18%及6%,並於2007/08年度為機管局帶來8 900萬元的除稅後溢利。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第二期擴建工程於2011年完成後,處理能力將大大提升,並會為機場管理局帶來更大的財務進帳。
2007年珠海機場的客運量逾100萬人次,較2006年增加30%。2006年10月至今,在珠海機場營運的航空公司由四家增至九家,商業服務專營商則由22家增至32家。珠海機場財務狀況持續改善,於2007/08年度錄得輕微的稅後虧損共2 200萬元。
在報告年度內,機場管理局向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提供管理及培訓的諮詢服務,以協助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於2008北京奧運前順利開幕。航空公司亦相繼於2008年2月及3月遷入新的航站樓。
許漢忠指出,香港國際機場必須與珠三角機場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務求機場資源能夠物盡其用,並提升珠三角地區的整體競爭力。上月,機場管理局與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達成新的合作協議,共同促進旅客流量,充分發揮兩個機場的優勢。
許漢忠說:「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推動香港國際機場與深圳機場之間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包括建議興建連接兩地機場的高速鐵路,我們全力支持這些計劃。港、深機場合作無間,將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及地區航空樞紐的競爭力,並促使香港及珠三角長期昌盛繁榮。」